因中标2021年海上风力项目而引发风波的三菱商事,已亏损522亿日元(约25.92亿元)。适宜发展海上风力的地区多为人口衰减的地方,作为地方振兴的王牌,风力发电事业受到很高的期待,但是其前景阴云密布。
这不仅是日本的情况,北美和欧洲的海上风力事业也遭遇了逆风。其主要原因是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材料价格上涨,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海上风力事业都存在着共同的陷阱。
不仅限于风力发电,在许多行业中设备和运营费用通常会随着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设备的普及,由于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设备投资额和运营费用都会下降。在风力发电事业中,这一倾向也很明显,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 2020年的数据,从2016年到2019年,陆上风力设备投资额减少了近2成,发电成本减少了2成多。IEA预测,下降速度将有所放缓,但后续投资额和成本将继续下降。此外,在海上风力领域,设备大型化带来的成本削减效果也受到期待,因此全球的行业者认为设备费用和运营成本还会继续下降,在招标时也会将几年后设备购入时的成本估算得相当低。然而,实际情况是设备费用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通货膨胀而大幅上升。
另一个原因是海上风力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海上风力的单位发电量所使用的钢铁、混凝土等材料更多。远超过火力发电设备的使用量,即使与其他可再生能源设备相比,受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更大。假定数年后的投资额保持下降趋势并降低投标价格,似乎有些轻率,但是欧美的许多风力发电行业者因材料价格高涨导致的收支恶化而左右摇摆,从23年到24年相继放弃并撤退。由此可见全球的行业者都曾坚信未来成本下降的预测,而纷纷涉足海上风力。
另一种形式的逆风也开始刮起。据悉,美国总统特朗普厌恶风力发电,甚至以在其坐拥的苏格兰高尔夫球场附近建设的风力发电设备不美观为由提起诉讼。上任不久,他就签署总统令,禁止在联邦政府划定的领海外大陆架上新建海上风力设备。该总统令将持续到其任期结束,因此至少4年内不可能新建。目前建设的海上风力设备全部位于民主党的主要地盘——美国东北部,新设禁令对共和党支持者的影响较小。
在这种形势下,欧盟(EU)和英国出现了逆风缓和的动向。EU在去年末发表了到2050年前将海上风力设备容量从2024年7月的2033万kW增加到3.6亿kW的计划。2023年英国进行海上风力设备招标时出现流标,但是在2024年招标时将上限价格提高66%后获得成交,着床式由原来的每MWh 54.23英镑(约521.48元)上涨至58.87英镑(约566.10元),浮体式上涨至MWh 139.93英镑(约1345.58元)。即使中标者的出现受到欢迎,但是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的负担也会随之增加。
日本计划引进大量海上风力发电背后的期待落空了——由于成本降低,与其他发电方法相比成为相对便宜的电力来源;或者说,与风况比日本好得多的欧洲北海相比成本差距缩小,日本设备的发电成本也具有国际竞争力——这种期待大概因为成本大幅上升而落空。在日本有望增加引进的浮体式设备在英国北海的发电成本为每kWh 36.7日元(约1.83元),那么在日本的发电成本是多少呢?
此外,将海上风力作为地方产业振兴支柱的构想也成为了迷梦。虽然建设所需的基础设备可以通过补贴来筹备,但是不可能在该地区建立起支撑地区持久性就业的设备和零部件生产。在海上风力设备领域领先世界的欧洲厂商膝下,中国制造也开始进军。中国制造商近几年来持续在国内大规模引进海上风电,以此为杠杆掌握了海上风力主要设备6至8成的全球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