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采用独特的细胞工程学方法,成功构建了一个可以从世界上最多的食品加工废弃物——豆类食品加工废弃物(比如豆腐渣等)中大量生产氨(氢的液体运输载体和新的无碳内燃燃料)的平台。
这一成果已于2021年8月24日在瑞士国际学术期刊《Sustainability》上在线发表。
1、背景
100多年来,通过哈伯-博施法在高温高压下生产氨,作为肥料原料,为地球上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生产氨所用的能源占全世界能源消耗的1-2%,这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联合国宣布的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包含了关于全球变暖和清洁能源等环境问题的宣言,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所引起的,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使用生物燃料等代替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典型的生物燃料是生物乙醇,但氨作为下一代生物燃料也开始受到关注。以碳为原料的乙醇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与之相比,由于氨在完全分解时只排放水和氮气,不会向环境排放温室气体,因此被认为是更加环保的无碳燃料。同时,如果生成氢的氨燃料电池得到了普及的话,氨将成为氢能的液体载体(图1)。
近年来,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大量的食品加工废弃物被排放,造成食品浪费等环境问题。例如,如果将世界上最多的食品加工废弃物——大豆残渣(表1)填埋在土壤中,由于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二氧化氮,对环境造成负担。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从食品加工废弃物中生产氨,进而生产更加环保的生物燃料的有效方法。
图1 氢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