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tent-logo

探索新型化合物半导体的低温形成

本文2039字,阅读约需5分钟

摘   要:日本的研究小组在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法形成比较新颖的砷化镓铋(GaAsBi)(Bi系III-V族半导体半金属混晶之一)时,仅通过将半导体衬底的温度分别设为180℃和250℃,便成功地分别制造了非晶层和单晶层。利用卢瑟福背散射法进行测定后阐明,通过精确调节由MBE法形成GaAsBi时的Ga和As的分子剂量比,可以得到均匀结合了Bi原子的非晶GaAsBi和单晶GaAsBi。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法发现,即使在250℃这样较低的半导体晶体形成温度下,也可以获得原子排列紊乱尽可能少的单晶GaAsBi。通过详细分析本次获得的样品,并利用测定出的晶体形成条件,有望阐明Bi原子在减少低温形成GaAsBi时的晶体缺陷方面发挥的表面活性剂效应,并推动开发活用晶体中存在的少量晶体缺陷的半导体器件。

关键字:半导体、砷化镓铋(GaAsBi)、非晶层、单晶层、低温形成、半导体器件

 

 

 要点
  • 在形成作为铋(Bi)系III-V族半导体半金属混晶之一的砷化镓铋(GaAsBi)时,仅通过将使用的半导体衬底的温度分别设为180℃和250℃,便成功分别形成非晶层和单晶层。

  • 明确了通过精确调节形成GaAsBi时的Ga和As的分子剂量比,可以得到Bi原子分布均匀的非晶GaAsBi和单晶GaAsBi。

  • 研究发现,即使在250℃这样较低的半导体形成温度下,也可以获得原子排列紊乱尽可能少的单晶GaAsBi,由此,有望阐明Bi原子对于减少低温形成过程中晶体缺陷的作用,并实现活用晶体中存在的少量晶体缺陷的半导体器件。

 

 

表情
Ctrl + Enter